首页 - 银行 - 今日焦点 - 正文

银行推进委外去化 需求与规模双降

上周五,有媒体报道称监管层针对短期理财基金或将出台监管措施。经中国证券报记者求证,上周五的会议仅处于探讨层面。而据多家券商分析,短期理财基金与委外业务的去化进程密不可分。

(原标题:委外去化进程不断推进 银行委外需求与规模双降)

上周五,有媒 体报道称监管层针对短期理财基金或将出台监管措施。经中国证券报记者求证,上周五的会议仅处于探讨层面。而据多家券商分析,短期理财基金与委外业务的去化进程密不可分。记者了解到,随着委外业务的不断规范,当前银行委外理财的规模和需求都较去年出现下降。待资管新规的最终落地,未来针对委外业务去化的焦点或从控制委外资金来源转向规范终端投向。

委外去化焦点或转移

上周五,有媒 体报道称监管层计划针对短期理财基金和货币市场基金出台监管措施,召集了几家基金公司对两类产品进行讨论。对此,有知情人士透露,上周五的会议仅是进行探讨。针对这两类产品如何监管,会有哪些措施,其实并未做最终的敲定。

业内人士分析,不管具体措施如何,短期理财基金与委外业务的去化都密不可分。中信证券认为,从资管新规征求意见稿和《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办法(修订征求意见稿)》相关细则可以发现,在进行委外业务去化的进程中,此前的方式多局限于对委外资金来源的控制,如允许单层嵌套、不允许多层嵌套,以及在流动性匹配率的计算上对包含资管投资的其他投资科目设定较高的折算系数,以控制商业银行的委外业务发展。而未来的焦点或从源头围堵转向终端投向规范。

恒大经济研究院院长任泽平则表示,部分理财资金存在着滚动发行、集合运作、分离定价、期限错配等资金池特征。一旦底层资产出现问题或监管政策收紧,理财委外资金面临着被赎回的风险,从而对金融市场流动性产生冲击。

据中信证券统计,根据2017年中报的测算,当前存续的短期理财基金中机构投资者持有比例高达83.3%,理财基金具有明显的定制特性,委外特征显著。

需求和规模“双降”

对比2017年基金三季报和四季报的规模数据可发现,去年四季度存在较大金额的委外资金在退出公募基金的趋势。据数据统计,有超过60只债基四季度规模出现了10亿元以上的缩水,其中有11只债基四季度规模减少了50亿元以上。

记者了解到,经过去年各项新规对委外业务的规范后,银行委外需求下降的趋势或将持续。有基金公司人士透露,从银行委外资金投资公募基金需求来看,目前持有该公司旗下纯债基以及短期理财基金的银行委外资金整体规模的确出现下降。而保险机构的委外资金当前仍是以投资权益类基金为主,目前来看,需求变化并不大。

另外,据华创债券统计,当前机构委外需求并不乐观。56%的银行认为一季度委外业务规模与上季度相比将进一步减少,38%的机构选择规模基本持平,仅有6%的机构看好一季度委外市场、并有新增规模的打算。从机构类型看,股份制银行和农村中小金融机构的委外收缩压力最大,均超过六成,大型商业银行和城市商业银行的委外规模相对稳定。

短债基金或受益

2017年11月,央行联合三会、外汇管理局发布了资管新规的征求意见稿。在征求意见稿中,针对参与委外投资的机构部分提到,“金融机构将资产管理产品投资于其他机构发行的资产管理产品,从而将本机构的资产管理产品资金委托给其他机构进行投资的,该受托机构应当为具有专业投资能力和资质的受金融监督管理部门监管的金融机构,并切实履行主动管理职责,不得进行转委托,不得再投资其他资产管理产品(公募证券投资基金除外)。此外,委托机构应当对受托机构开展尽职调查,实行名单制管理,明确规定受托机构的准入标准和程序、责任和义务、存续期管理、利益冲突防范机制、信息披露义务以及退出机制。委托机构不得因委托其他机构投资而免除自身应当承担的责任。”

多位业内人士指出,征求意见稿并没有“一棍子打死”委外业务,只是对一些委外业务中容易存在风险的部分进行了规范。

华创证券分析,就负债端而言,或将造成资金回表压力,并出现部分资金直接流入非银机构,也可能有利于传统的主动管理机构,例如公募基金和券商代销产品。另外,还有机构表示会出现其他的代替品,例如结构性存款等。就资产端而言,非标投资限制将带来一部分资金流入主动管理市场,但规模并不如机构预期的乐观,接近50%的银行认为非标会直接回归贷款,对委外市场并无增量贡献。

中信证券分析,待资管新规落地之后,银行机构庞大的短期理财需求将面临没有产品对接的局面。因此,可观的理财需求将可能会流入其他债券产品,如短债基金。据分析,虽然短期理财基金与短债基金都属于债券型基金,但短期理财型基金的剩余期限较短,控制在150天以内;而短债基金以嘉实超短债为例,其在招募说明书中规定基金久期保持大于0.5年,小于1年。当然,短债基金久期相对更长,预期收益率更高,但同时也意味着投资者需要承担更高的利率变动风险。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