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银行 - 今日焦点 - 正文

场景金融占据信贷风口 度小满和天津银行“组队挖矿”

来源:证券日报 作者:张歆 2018-12-21 07:52:03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生于虚拟、落地于产业和民生,金融业服务实体经济的最正确打开方式无疑指向了将金融融入到日常生活的场景金融。近日,度小满金融与天津银行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共同推进在金融科技、普惠金融等七大领域全面深化战略合作,天津银行将为度小满金融提供200亿元的授信额度支持,其中100亿元定向用于教育分期等场景消费金融。

(原标题:场景金融占据信贷风口 度小满和天津银行“组队挖矿”)

生于虚拟、落地于产业和民生,金融业服务实体经济的最正确打开方式无疑指向了将金融融入到日常生活的场景金融。

近日,度小满金融与天津银行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共同推进在金融科技、普惠金融等七大领域全面深化战略合作,天津银行将为度小满金融提供200亿元的授信额度支持,其中100亿元定向用于教育分期等场景消费金融。

从上述定向协议可以看出,可谓自带流量的场景金融已经站在信贷资金的风口。无论对于急于寻找优质资产的银行,还是对于侧重于技术和数据输出的金融科技公司而言,“组队挖矿”显然是最佳选择。

度小满金融所依托的百度生态,拥有丰富的金融场景,每天有数亿的用户在百度搜索出国旅游、装修、租房、教育培训、3C产品等消费信息。用户在搜索产品和服务的同时,产生了巨大的信贷融资需求。数据显示,度小满金融的场景消费金融自2015年开始展业运营,经过三年多的发展,已经服务用户超过200万人。在今年的百度世界大会上,度小满金融CEO朱光透露:度小满累计放贷量2500亿元只是满足了1%的百度生态金融需求,接下来还要和合作伙伴共同开采剩下的99%。

天津银行有关负责人表示,作为城商行,该行具备网点和客户经理的线下优势,而度小满金融线上业务优势充分,双方的合作可以实现从线上到线下的场景维护。

事实上,抛开双方的具体诉求来看,度小满金融和天津银行的“组队”可以说是一种必然。对于消费者而言,场景金融是场景的衍生品,可以说是另一种“刚需”。

既然是刚需且潜在客户群体庞大,就自然演绎出了普惠和可持续的双重需求——这反过来要求金融机构能够低成本获得资金、低成本输出产品,且成功把控产品风险。根据金融业目前的付息率水平,商业银行无疑是能否获得低成本资金的最佳金融机构;而度小满金融则是产品输出和控制风险方面得天独厚。

另外,中小银行与金融科技企业在客户群体方面有很多的“不谋而合”。例如,目前的小微金融服务呈现数字化、场景化、可持续、供应链化等特征,金融科技企业在数据源、数据处理、AI介入等方面具有优势,而商业银行在资金成本、可持续性等方面则更具章法。在零售业务方面,商业银行间的竞争日趋激烈,低成本获客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而场景金融衍生出的客户无疑黏性高、质量好。

在场景金融的具体类别中,天津银行和度小满金融在教育信贷中产生了共鸣,并共同决定将合作的重点专项定位于此,这同样并不偶然。教育培训是场景消费金融的重要场景之一。有报告预测,2020年中国职业教育市场规模将达1.24万亿元,其中职业非学历教育市场规模会达到9800亿元,年复合增长率依然会保持客观增长。目前,教育分期对教育市场的渗透率还非常低,潜在用户规模庞大,前景可观。

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黄国平博士认为,通过互联网技术,将金融服务带给传统教育行业,无疑扩大了金融的受众范围,推进了数字普惠金融。度小满金融在教育领域的发展,对于许多从前传统金融机构难以覆盖的人群,是有重要帮助的,成为政策性金融和开发性金融的补充。

纵观这些年监管部门针对三农贷款、中小微企业贷款、民营企业贷款向商业银行出台的一系列扶植政策、监管指标就可以看出,在拉动经济上,信贷质量最大化不是整个金融体系价值的最大化,某种程度上金融服务覆盖面的扩大化才是更重要的。

换句话说,如今,场景金融是商业银行、金融科技公司在社会责任和商业价值两方面达成的契合点,产生的影响也将“缓释”于实体经济的多个方面,其占据信贷风口可以说是一种水到渠成。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如该文标记为算法生成,算法公示请见 网信算备310104345710301240019号。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