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最新的上市银行2015年年报以及2016年一季报来看,由于地方债务置换将部分贷款资产置换为地方债的债券形式资产,债券在国有大行总资产中的占比有所抬升;股份制银行在应收款项增加的带动下,债券投资占比显著上升,同时小幅压缩狭义的同业资产(买入返售、拆出资金、存放同业);城商行近年来大力发展债券投资,也加大了其通过同业存单等方式主动负债经营的比重。
另从上市银行的经营状况来看,上市银行的净息差仍在收窄,虽然2016年第一季度不良贷款率出现小幅回落,但仍然属于高企。理财等中间业务及代理业务相对上市银行而言更加确定。2015年,受金融脱媒以及股市重挫的影响,银行理财发展快速。展望2016年,理财等业务仍存在较大的确定性,银行资产规模增速将可能有所放缓,资产端与负债端的息差也将收窄。整体而言,银行自营以及银行理财对债券市场仍将有较大的支持力度与需求,前者更倾向于利率债,后者倾向于中高等级的信用债。
2015年年报以及2016年一季报相继出炉。据此,我们可以分析一下商业银行的最新债券投资的新特征。
从上市银行2015年年报以及2016年一季报来看,2015第四季度和2016第一季度总负债同比增速分别为23.45%和25.62%。其中,一季度吸收存款同比增长8.40%,同业负债同比增长15.05%,应付债券同比增长71.55%:存款占比小幅回升;MPA(宏观审慎评估体系)考核下银行主动压缩同业负债,同业负债占比显著下降。与此同时,在同业存单大量发行的带动下,应付债券在上市银行总负债的占比由2015年年末的2.77%上升至2016年第一季度末4.16%,且中小银行的占比上升较为显著。
2015年年报以及2016年一季报总资产同比增速分别为12.37%和11.79%,较2015第三季度小幅下降。其中,资产端的扩张主要集中于债券投资科目下的应收款项类、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持有至到期资产以及同业资产下的拆除资金。受2016年第一季度末首次MPA考核的影响,买入返售金融资产呈加速下降态势。从占比来看,贷款、证券投资(含债券以及应收款项类)占比在2015年年末以及2016年一季度持续上升。其中,一季度末分别为49.86%、26.50%;在外汇占款下降的大背景下,现金及存放央行款项占比不断下降,一季度末为12.61%;同业资产占比降至7.18%。
债券投资科目概览
从上市商业银行债券投资下的四个科目同比增速来看,(1)交易性金融资产加总的绝对值从2015年年末的1.7万亿元升至2016年第一季度末的2.11万亿元,同比增速从2015年年末的9.76%增至2016年第一季度的28.64%;(2)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加总的绝对值从2015年年末的7.37万亿元升至2016年第一季度的7.8万亿元,同比增速从2015年年末的27.65%增至2016年第一季度的28.32%,其中2015年第二季度至第四季度增长较为显著,均净增约6000亿元;(3)持有至到期投资从2015年年末的12.6万亿元升至2016年一季度末的13万亿元,同比增速从2015年年末的23.14%小幅增至2016年第一季度的23.59%;(4)2015年应收款项类资产增长3.3万亿元,但2016年第一季度委外出现放缓,导致同比增速从2015年年末的58.57%小幅降至2016年第一季度的51.64%,但应收款项类资产整体仍维持较高的增速。
在2016年第一季度,地方债发行量较少,商业银行得以喘息,并加大了对金融债、国债的配置力度,加上一季度收益率尚未明显上升,使得一季度交易性金融资产增加较为明显。同时,2015年全年上市银行的“持有至到期投资”项增加了2万亿元,主要是地方政府债。考虑地方政府债的流动性有所改善,二级市场买盘需求也较强,部分银行或将其从持有至到期部分挪至可供出售账户。
不同银行债券投资的特点体现为:(1)国有银行主要增持地方债,近几个季度以来持有至到期与可供出售的金融资产同比增速均维持在20%以上;(2)近年来,股份制银行参与理财产品、信托及其他受益权的投资较多,在应收款项增加的带动下,其债券投资占比显著上升;(3)城商行近年来大力发展债券投资,加大了通过同业存单等方式主动负债经营的比重。
上市商业银行债券投资分析与展望
在2015年半年报以及2015年年报中,已披露了上市银行的债券投资下四个科目的资产持有情况,即交易账户、可供出售、持有到期以及应收款项四个科目下具体的资产,包括国债、公共实体债、金融债、同业存单、信用债、信托及其他受益权等,这将有助于我们进一步分析商业银行债券持有的主要特征。
首先,在总量上,2015年上市银行增持了大量政府债券,仅下半年就增持了2.6万亿元的政府债券(含国债、地方债、央票),也少量增持了金融债,但减持了信用债,且四大行持有的信用债占比比较低。2015年上半年,上市银行增持理财产品、信托及其他受益权为1.78万亿元,下半年又增持了5200亿元,带动应收款项类资产从2014年年末的4.8万亿元上升至2015年末的7.67万亿元。
其次,分银行来看,兴业银行应收款项类增长最为显著,其理财产品、信托及其他受益权投资从2014年年末的6850亿元增加至2015年年末的1.6万亿元。浦发银行和南京银行的应收款项增加也较为迅猛。此外,在2015年股权及其他科目下,部分银行的资产增加显著。不过,在股市重挫以及2016年年初的股市震荡后,股份制银行退出了权益/优先端市场,转向同业理财、货币基金等,但仍体现为应收款项的增加,只不过较2015年的快速增长有所放缓,其后面对应的是债券资产。在MPA管理下,央行对商业银行资产端的配置及增速、同业负债、利率定价行为都会有事前、事中和事后的管理,对中小银行开展业务会有较为明显的约束力,商业银行在绕道进入权益市场时会更加慎重,精力也将更多集中在贷款以及债券市场上。
从上市银行的经营状况来看,上市银行净息差仍在收窄;2016年第一季度不良贷款率虽然小幅回落,但仍然高企。相对而言,理财等中间业务以及代理业务相对更加确定。2015年,在金融脱媒及股市重挫的影响下,银行理财呈现快速发展态势。就2016年来看,由于理财等业务仍存在较大的确定性,银行资产规模扩张的增速将可能会有所放缓,其资产端与负债端的息差也将收窄。不过,就整体而言,银行自营以及银行理财对债券市场仍将有较大的支持力度与需求,前者更倾向于利率债,后者更倾向于中高等级的信用债。
(执笔:陈健恒、张继强、唐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