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银行 - 滚动资讯 - 正文

央行隐形之手已逐渐被接受 放水流动性不着急

来源:经济观察网 作者:李晓丹 2015-02-03 09:53:53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49.8%,这是2015年1月制造业PMI(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数值。这是PMI指数自2012年9月以来再次跌回荣枯线之下。

这一数据是否会让中国迎来货币宽松时刻?对于预期央行在近期会进一步放松货币的市场人士来说,现在倒像是抓住个向央行提问的好机会:要降准或者降息吗?

那么,央行会出手吗?或者央行有必要出手吗?

先看下最近几个月的PMI数据:2015年1月为49.8%;2014年12月为50.1%;11月 为50.3%;10月为50.8%。

显然,PMI已经进入了一个下行周期,而且从跌幅来看,并没有出现“超跌”。那么,这样一个数据会打动周小川行长来“放水”吗?答案是很明显的,PMI走弱不会让央行出手。

如果觉得这样的判断过于简单,也可以换个逻辑来看这个问题。就说说PMI回落的原因,应该说还是“老三样”:市场信心不足、通缩加剧、内外需不振。去年四季度信贷对于实体经济的倾斜已经力度明显加大,但实体经济并没有出现明显回升,这说明,“放水”对于当前的制造业来说,并没有起到太大作用。

此外,央行坚持“稳健”的货币政策框架不动,一个最明显的标志正是逆周期操作已经回归一个合理水平,央行不会再轻易动用货币政策来解决某一单一问题。所以,期望央行进一步“放水”来救助制造业,这不仅是不理性的,也是不现实的。

不过这次,要求“放水”的理由还多了一条:如果1月份的数据不乐观,那么对于2015年开局很重要的一季度,是不是也会受到影响?确实,2015年经济下行的压力仍然较大,同时CPI也处于较低水平,在此种情况下放松货币是有空间的,但从央行的实际操作来看,在释放流动性上更多地采用了公开市场操作。

央行在上周的逆回购操作净投放了550亿。这550亿一方面是央行在“放水”,那么短期内再出现其他放松货币的政策就可能性极小,另一方面这次公开市场操作的力度“温和”,也表明央行对于放松货币仍然十分谨慎。

而从宏观托底的角度来看,国内就业稳定,服务业占经济的比重稳步上升。在这个经济动力切换的关键时刻,制造业的转型升级也必须经历一个比较痛苦的淘汰和替换的过程,显然作为国家的整体调控思路,仍然会继续推进产业结构调整,甚至在某些领域加大改革推进的力度。在这种情况下,也不应该出现政策“自我打架”的状况。

这次,央行是决心成为一只“隐形的手”。

货币政策即便要进行调整,也是要在一个更加合适的时刻进行,不会简单选择在某一项经济数据发布后,就简单地顺应所谓市场呼声进行降准、降息。对于央行近期的操作,已经明显可以感觉到央行更愿意站在台后进行指挥,而不再是直接跳到前台来传递传统理解中的“明确信号”。

央行的“隐形之手”已经逐渐被市场所理解和接受,货币政策的调整会,更多地基于对整体宏观的调控框架和多项经济数据的综合分析,某一项数据的波动已经很难再让央行着急“出手”。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如该文标记为算法生成,算法公示请见 网信算备310104345710301240019号。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202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