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20余家投资机构调研上海银行,调研内容涉及净息差、资产质量、科技金融等)
7月16日,上海银行公布了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参与调研的机构具体为浙商证券、国泰君安证券、博道基金、中欧基金、光大保德信基金、浙商基金、趣时资产、博时基金、华商基金、国联基金、华泰证券自营、大成基金、中银基金、睿远基金、敦和资管、交银基金、鑫元基金、华安基金、光大信托及Mr.Roshan Francis Padamadan等。调研内容主要涉及上海银行的净息差、资产质量、科技金融等方面。
关于对2024年净息差的趋势展望?上海银行表示,受LPR下行、调降存量住房按揭贷款利率、存量资产重定价等影响,生息资产收益率下行,而负债端存款市场竞争以及定期化趋势下,2024年银行业净息差可能继续承压。2024年,该行持续推进定价管理,巩固净息差管理成效。资产端,在服务实体经济中不断优化业务结构,加快重点领域、重点客群、重点区域贷款投放,提高中小客户、长三角地区贷款占比。负债端,强化负债成本管理,综合运用产品和业务场景带动低成本存款拓展;增强市场利率敏感性,及时调整存款定价策略;把握市场利率变化趋势,合理安排主动负债吸纳节奏、期限和品种结构,择机发行金融债券,降低负债成本,努力对冲资产收益率下行对净息差的影响。
对于科技金融业务的经营策略及举措?上海银行表示,该行将科技金融提升至战略高度,积极服务实体经济,扎实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聚焦现代化产业体系,支持上海科创中心建设,不断优化科技型企业全生命周期金融服务,大力支持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和战略性新兴产业融合集群发展,助力服务科技型企业高水平发展。一是加快渠道建设。整合产、政、研、学等外部资源,形成多方合作模式,更好支持科创企业研发活动产业化。二是聚焦重点园区发展。深化对于长三角、京津、粤港澳地区高精尖、创新型重点产业集聚园区支持。三是创设专属产品。根据核心区域内不同生命周期的科创企业,针对“0到1”的科技创新、“1到10”的成果转化和“10到100”的产业转化等不同阶段,分别创设金融服务产品,并将产品标准化、线上化和智能化。
资产质量方面,2020年末至2023年末,上海银行不良贷款率分别为1.22%、1.25%、1.25%和1.21%;2024年一季度末该行不良贷款率为1.21%,与2023年末持平,资产质量延续稳中趋好趋势。上海银行将进一步加强授信全流程管理,不断深化业务经营、客户服务与风险管理之间的融合;持续优化信用风险管理体系建设,聚焦不良生成管控,强化对重点领域的针对性管理;同时有序推进存量风险化解,加大不良资产处置力度,提升清收化解质效。
金融科技赋能业务方面,上海银行2023年金融科技投入占营业收入的比重为4.98%。上海银行表示,未来将进一步深化数字化转型与基础性工作融合,助力降本增效、价值创造、高质量发展目标实现。
本文源自:金融界
作者:鑫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