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热点报道 - 热门点击 - 正文

“逾期60天进不良”考验银行风控能力

来源:证券时报 作者:李凤文 2019-04-16 09:40:06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有消息称,目前已有地方银保监部门鼓励有条件的银行将逾期60天以上贷款纳入不良。业内人士认为,虽然并非硬性监管要求,但此举显示出监管部门夯实银行资产质量的决心,对潜在风险采取更审慎态度。

(原标题:“逾期60天进不良”考验银行风控能力)

有消息称,目前已有地方银保监部门鼓励有条件的银行将逾期60天以上贷款纳入不良。此消息一出便在业界引起强烈反响。

业内人士认为,虽然并非硬性监管要求,但此举显示出监管部门夯实银行资产质量的决心,对潜在风险采取更审慎态度。

事实上,为有效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督促商业银行加大不良贷款处置力度,真实反映资产质量,腾出更多信贷资源提升服务实体经济能力,去年3月份,原银监会就印发了《关于调整商业银行贷款损失准备监管要求的通知》,决定调整商业银行贷款损失准备监管要求。

不过,文件设定了前提条件,就是将逾期90天以上贷款全部纳入不良贷款的银行,方能享受到拨备覆盖率由150%调整为120%-150%,贷款拨备率由2.5%调整为1.5%-2.5%监管政策的优惠。如此规定的目的在于促进商业银行准确进行五级分类,真实反映信贷资产质量。从执行结果来看,虽然一些银行不良贷款呈现“双升”,但总体风险可控。从已披露2018年年报的19家A股上市银行来看,资产质量总体平稳。截至2018年末,有13家银行不良贷款率较上年末下降,1家持平,5家上升;15家银行拨备覆盖率较上年末有所提升,4家下降。

时隔不到一年,监管部门再度“发力”,进一步鼓励商业银行收紧不良贷款认定口径。鼓励将逾期60天以上贷款纳入不良,对不良贷款能收尽收、应核尽核,由此反映了监管部门采取更为审慎的监管态度,这也是监管部门逆周期调节所采取的一项重要举措,有助于推动银行业更加稳健经营。

不过,也有人担心,将逾期60天以上贷款纳入不良,这样必然导致银行加大拨备力度,短期内会对银行盈利等财务指标带来一定冲击。事实也是如此。按照央行发布的《银行贷款损失准备计提指引》规定,银行对于关注类贷款计提专项准备的比例为2%,对于次级类贷款计提比例为25%。如果将逾期60天以上贷款计入不良,将增加此类贷款计提比例23个百分点。由此可能会使部分盈利能力减弱的中小银行,以及资产质量较差的银行拨备覆盖率越过监管红线。实际上个别银行担心的还是对银行盈利带来的负面影响,尤其将影响到对股东的分红,会引起股东不满,另外也会对员工绩效工资产生一定的影响。

其实,监管部门推出此举的用意就是促进银行业稳健经营。笔者认为,无论是从银行长远经营来看,还是从有利于服务实体经济的角度看,更多利处在于,一方面,能够真实反映银行贷款资产质量,有利于纠正个别银行不良贷款偏离度过高,以及人为掩盖不良贷款问题。另一方面,有利于充分利用现有财税和监管优惠政策,提足拨备,应对经济下行而带来的信贷风险,有效防范风险的集中暴露。同时能够提高银行处置不良贷款的积极性,腾出更多信贷资源用于支持民营和小微企业,提升服务实体经济能力。此外,对于盈利能力较强的银行,可以通过多提拨备来调节利润,起到以丰补歉的作用,如果贷款没有发生损失,所提拨备还可以回拨至银行利润,从长远角度看,有利于银行稳健发展。

从现实情况看,有的银行已进行了实践。如,邮储银行已实行逾期60天以上贷款全部计入不良贷款,主动暴露风险。截至2018年末,该行不良贷款与逾期90天以上贷款比值为133%,逾期30天以上贷款纳入不良比重已达到97%,逾期60天以上贷款已基本全部纳入不良。2018年末,不良率为0.86%,较2017年末小幅上升0.11个百分点,而拨备覆盖率为346.8%,较2017年末上升22个百分点。

由此可见,将逾期60天以上贷款计入不良,不仅考验一个银行的信贷管理能力和水平,也是对抵御风险能力的检验。邮储银行执行的结果显示,对其经营的影响并不大,因此,此举值得提倡。

但监管部门应根据不同地区、不同银行资产实际状况采取分步实施的办法来推动,资产质量较高、盈利能力较好、风险抵补能力较强的银行可以先行试行,主动暴露风险。同时监管政策要“因行施策”,避免“一刀切”,既鼓励先进,鞭策落后,又要考虑到对支持民营企业和小微企业不良贷款容忍度的优惠,真正起到“奖勤罚懒”的作用,也不能因为个别银行有抵触情绪而影响审慎监管政策的执行。另外,各行也要主动作为,加强贷款管理,按照五级分类标准进行准确分类,真实反映信贷资产状况。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