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银行 - 银行新闻 - 正文

银监会严查消费贷挪用风险 前8月共处置不良贷款6319亿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今年以来,银监会采取一系列监管措施防范金融风险,助推银行业服务实体经济。

“今年监管方面很重要的工作,就是抓住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风险。包括过度授信、集中度风险以及各种市场乱象。”9月29日,在银监会举行的“今年以来银行业运行及监管情况”通报会上,银监会审慎规制局局长肖远企如此表示。

银监会现场检查局副局长喻剑萍介绍,“三违反”“三套利”和“十乱象”的检查已基本完成,“四不当”也接近尾声。对于问题“零容忍”,“整改已经在路上”。

这些措施效果在银行业运行数据上已有体现。近期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总裁拉加德访问银监会时表示,中国政府采取的监管措施是及时、恰当、有效的,有助于降低中国的债务杠杆和影子银行风险。

防范居民杠杆率过快上升

今年消费贷款快速增长。Wi nd数据显示,2017年1-7月,居民新增消费性短期贷款达1.06万亿,累计同比多增7137亿。而去年全年新增消费性短期贷款总额仅8305亿,今年前7个月新增总额已远超去年全年。

肖远企表示,消费金融客户群体庞大,是各家银行都非常重视的业务,银监会鼓励银行发放的个人消费贷款用于购买大宗耐用品、教育、旅游等,进一步提高居民生活水平和服务便利性。但他指出,要防止居民杠杆率过快上升。“美国次贷危机的一个重要教训,就是对没有能力偿还贷款的人发放贷款,推高居民杠杆率。”

针对消费贷资金流向房地产领域用作首付款或挪作投资等现象,近期,江西、江苏、北京、深圳、广州等多地人民银行分支机构和银监局对消费贷款做出规范。

肖远企指出,消费贷款的资金用途只能用于个人消费,如果挪作他用即违反贷款管理规定。“银行在发放贷款的时候,一定要全面真实评估借款人的偿还能力。不能因为这个业务过度推高居民的债务杠杆率,更不能助长某些领域尤其是房地产领域的泡沫。”在一些地区,大额消费贷客户已被要求补交消费证明材料。

在产能过剩企业集团过度授信方面,银监会强化联合授信和集中度监管,将过剩产能企业的信贷资源挤出用于小微、三农以及民生、环保等领域。目前投向产能严重过剩行业的贷款较去年同期减少了400多亿元。

在交叉金融业务监管方面,银监会重点规范银行同业、理财、表外业务,减少通道和资金空转,降低影子银行风险。数据显示,同业资产和负债今年开始双缩,是自2010年来的首次,同业理财今年已累计减少2.2万亿元,委托贷款自2008年以来首次出现下降,今年同比少增7600亿元。

在不良贷款处置方面,今年前8个月银行业共处置不良贷款6319亿元。银监会还督促银行运用现金清收、核销、批量转让、资产证券化等多种手段,加大不良贷款处置核销力度,会同有关部门简化处置程序和环节。

稳妥有序处置风险,且要坚决杜绝次生风险。债权人委员会机制即是这一监管理念的重要体现。肖远企介绍,目前全国已组建债委会1.38万个,债委会在推动问题企业债务重组和破产重整中发挥重要作用,联合授信也能对实体企业给予进一步支持,尤其是遇到暂时性困难、但产品有市场竞争力的企业,不能简单采取压贷行为,帮助企业渡过难关。

此外,银监会还指导规范银行对地方政府的融资行为,要求破除财政兜底幻觉,高度关注隐性债务。

制造业贷款连续8月增长

银监会统计数据显示,前8个月银行业新增贷款10.3万亿元,占新增资产的比例较去年同期大幅提高37.8个百分点。制造业贷款增速由负转正,连续8个月保持正增长。小微企业贷款实现“三个不低于”目标。

“银行的天职是为实体经济服务,服务好了实体经济,金融风险的防控就有了保障。”肖远企说。

作为服务实体经济的重要一部分,推进普惠金融,缓解小微企业、三农、扶贫等领域融资难题一直是监管部门的重点工作。

9月27日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采取减税、定向降准等手段,激励金融机构进一步加大对小微企业的支持。

银监会普惠金融部副主任张金萍表示,这一政策落地有望激励银行业金融机构进一步加大小微信贷投放力度。此外,银监会联动工商总局应用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提高银行获客效率;与保监会联合推广小额贷款保证保险试点,配合推进全国信用信息共享平台等信用体系建设,推动发展政府支持的融资担保和再担保机构。

截至2017年8月末,小微企业贷款余额达到29万亿元,增速比各项贷款高出2.64个百分点,贷款户数1429.88万户,比去年同期多了145.81万户。

在绿色金融方面,银监会政策研究局副局长徐洁勤介绍,截至6月末,国内21家主要银行绿色信贷余额8.2万亿元,占各项贷款的9%以上。按贷款资金支持比例相当于每年节约标准煤2.2亿吨,减排二氧化碳量相当于北京7万辆出租车停驶336年。银监会正在修订绿色信贷统计制度,计划将绿色产品制造、绿色贸易融资和个人绿色消费信贷等纳入统计监测范围;以及指导银行业协会制定绿色银行评价制度。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