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银行 - 银行新闻 - 正文

三季度银保调查:一银行37款在售保险31款为年金产品

来源:证券日报 2017-08-03 10:54:47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原标题:三季度银保调查:一银行37款在售保险31款为年金产品)

险企银保渠道产品正迅速由万能险切换至年金保险。

《证券日报》记者近期获得的某银行分行下发给分支机构的《2017年7-9月各家公司重点销售产品情况表》显示,三季度该行主打的37款保险产品中,有31款产品为年金产品,占总数的84%。

在向年金产品切换的同时,由于“双录”(录音录像)等监管新规的趋严以及产品属性的复杂化,银行销售方式也在发生转变。本报记者获悉,上述银行近期下发通知,要求分支机构80%以上的保费来自网销。

险企银保推年金保险

《证券日报》记者发现,该银行三季度主打37款保险产品分属于9家寿险公司,其中年金保险31款,有5款为健康险,有1款为“年金+万能险”组合。

本报记者发现,该款“年金+万能险”保险组合为期交3年保障10年的一款产品,在网银与银行网点同时销售,在上述银行有超过8亿元的销售额度。产品说明为“按照3年交返还年交保费8%、5年交返还年交保费12%给付年金;年金转入万能账户,每月结算利息。”

另一款5年期交、保障至100岁的年金产品说明为:“65岁前每两年给付基本保额的10%作为生存津贴,65岁给付客户所有已交保费,65岁后每年给付基本保额30%养老津贴,年交3万元以上可获得养老城优先入住权,可附加万能险。”

从上述银行网点推出的今年三季度主销产品来看,年金保险是主流。同时,一些健康险产品也开始在银保销售,在此前以万能险为天下的银保渠道,少有险企或银行会销售缴费期限比较长、每次缴费额度较高的健康险产品。

尤其是一些返还型健康险产品,由于在销售时要与消费者经过多重沟通,对于以各类理财产品为主的银行渠道来说,这无疑加大了健康险的销售难度。例如上述《2017年7-9月各家公司重点销售产品情况表》中的2款健康险说明分别为:50种重疾保障,年交13000元,最高可获102万保额;50种重疾保障,年交保费2万元,最高可获48万保额。

银保渠道转型年金、健康险等保障类产品的一大影响是行业万能险保费的迅速下滑。

数据显示,前5个月入保险合同核算的保户投资款和独立账户(绝大多数为万能险)新增交费3205.70亿元,同比下降60.34%,与去年同期171.92%的增长率相比,可谓冰火两重天。

保监会指出,近年来万能险的快速发展潜藏较大的风险隐患。一是个别保险公司违背万能险自身发展规律,把产品设计成期限短、保障低的纯理财型产品,业务结构严重失衡。二是个别保险公司把万能险作为融资工具,激进投资,资产负债严重错配,给公司自身带来现金流等风险,影响了资本市场秩序。三是监管制度存在漏洞,在法人治理、资本真实性、资金运用、产品管理等方面监管不力。

与万能险收紧相反的是,保监会在今年发文,明确鼓励险企开发长期年金产品,并为消费者提供长期持续的生存金等服务。

保监会在5月23日下发的《中国保监会关于规范人身保险公司产品开发设计行为的通知》中明确指出,保监会支持并鼓励保险公司大力发展长期年金保险产品。“保险公司开发的长期年金保险产品,应重点服务于消费者长期生存金、长期养老金的积累,并为消费者提供长期持续的生存金、养老金领取服务。”

银行要求网销占比 达新增保费80%

银保在售产品变化的同时,销售方式也在改变。

上述银行规定,“今年三季度要切实提高网点网销能力,8月份开始网销占比要达到新增保费的80%以上。下阶段要对网销保险提出明确的要求和推动方案,加强过程管控,逐步提高网销保险在整个保险销售中的占比。”

上述银行人士表示,银行网销保险是一种平行于网点柜面代销保险产品的销售模式,它体现了客户自主购买保险的意愿;网销保险业务能够满足我行网银客群及习惯电子商务的客户购买保险的需求;不违背监管规定及要求。尤其是,如果银行系统中已有该客户的有效的风险评测记录可不用再次进行风险评测,直接进入购买保险页面。

本报记者获悉,近期上述银行网点推行双录之后,投保理赔流程较之前多了几道程序,例如上述银行近期下发要求管理员要对双录系统中已有的人员信息进行梳理,包括对于柜员号与个人信息不符的进行修改、对于柜员所归属网点进行修改;双录管理员每天对照双录系统中“理财录像”对应的录像进行对照检查,是否每笔柜面交易进行双录,同时对双录系统中“理财录像”要逐笔进行审核。(主要检查是否图像包括销售人员和客户,录音是否清晰)。但通过网销渠道,可以省去许多流程,达到简化投保。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