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银行 - 今日焦点 - 正文

中国银行业资产规模成全球最大

来源:蓝鲸新闻 2017-03-07 08:44:23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据报道,2016年底,中国银行业资产(不含影子银行)达到33万亿美元,首次超越欧洲,成为世界上按资产排列最大的银行体系。目前排名第二位的欧洲银行业的规模31万亿美元。美国屈居第三16万亿美元,日本第四7万亿美元。不过,中国银行体系的资产规模是年经济产出规模的3.1倍,而欧元区及其银行的资产规模却只有2.8倍

(原标题:中国银行业资产规模成全球最大,影子银行增量需警惕)

据英国《金融时报》日前报道,2016年底,中国银行业资产(不含影子银行)达到33万亿美元,首次超越欧洲,成为世界上按资产排列最大的银行体系。

目前排名第二位的欧洲银行业的规模31万亿美元。美国屈居第三16万亿美元,日本第四7万亿美元。不过,中国银行体系的资产规模是年经济产出规模的3.1倍,而欧元区及其银行的资产规模却只有2.8倍。

债务危机不容忽视

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在2011年按市场汇率计算已经超越了欧盟的经济集团,但是它的银行体系到2016年底才正式位列第一。银行业却是从2008年政府采取积极的货币和财政刺激措施以缓冲全球危机的影响,银行贷款和规模出现不同程度的膨胀。英国金融时报援引分析师认为,与发达市场不同,中国地方政府大量依赖银行贷款为基础设施项目融资。例如资产超过2万亿美元的国家开发银行、部分商业银行也参与其中。

3月5日,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开幕也涉及地方债的处置方案。根据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今年中央财政赤字1.55万亿元,地方财政赤字8300亿元。安排地方专项债券8000亿元,继续发行地方政府置换债券。通过延长债务期限,降低存量债务成本,缓释系统性金融风险。

来自财政部的数据显示,2015—2016年,全国地方累计完成发行置换债券8.1万亿元。其中,2016年发行置换债券4.9万亿元,累计降低地方政府利息支出4000亿元。

地方政府通过融资平台举债后以银行贷款的方式进行,通过置换债券,可以将凡是政府负有偿还责任的各种债务置换成仅以债券方式存在的政府债务,计入地方政府债务存量,到期后由政府以财政收入偿还。总体来看,商业银行是地方债和过剩产能债务的主要融资主体。

但是,商业银行“身负重任”。2016年,除了债券违约暴增之外,不良贷款率上升、银行净利润率下降、利差显著减少,中间业务的争夺使银行收益存在局限,中国银行业面临的问题不亚于政府破解地方债的难题。进退维谷之间,不良资产证券化、债转股、投贷联动等举措都是中国银行业为解决此所作出的试验和努力。

但是,蓝鲸银行频道从银监会发布2016年四季度主要监管指标数据中发现,中国银行业2016年四季度利润同比上升了3.54%,而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率较上季末下滑了0.02个百分点。截至目前,商业银行利润增速有所回升,风险抵补能力较强。

影子银行规模爆发

33万亿美元的银行业资产并不包括影子银行。中国的影子银行自2010年以来爆发式增长。表面上是表外资产,但实际上这些信贷大多与商业银行密切相关,监管套利、通道业务、链条太长为银行业的风控带来更多不确定性。

IMF将“影子银行”定义为正规银行监管体系之外的金融媒介活动。澳新银行指出,中国的“影子银行”体系包含以下的几个方面:地下钱庄、信托产品、表外金融活动(理财产品)以及其他类信贷的金融活动。

澳新银行经济报告曾分析称,利率管制和过度监管是导致“影子银行”活动快速发展的重要原因。事实上,“影子银行”是商业银行利用金融创新来规避利率管制,并与非银行金融机构的竞争、以保持银行体系的存款的一种手段。因为高收益的非银行金融机构提供的金融产品和严格监管的存款利率,已经导致大量存款从银行体系流出。对此,中国的商业银行被迫提供高收益“理财产品”,以吸引存款回流银行体系。

据中国央行公布的截至2016年末表外理财的规模就达到26万亿人民币,折合3.7713万亿美元。而穆迪测算去年上半年,中国影子银行的总规模达58万亿元,折合8.413万亿美元。

新上任的银监会主席郭树清在国新办发布会上提出银监会立足于最基本的统一标准,“这样出来以后,首先可以提高资管产品的透明度,也可以缩短这个链条,也可以使得所谓‘影子银行’去掉‘影子’,甚至可以减少一些资金隐藏于其他形式,逐步使它公开透明,使大家更放心”。

下一步银监会将引导理财投向标准化资产,要求单独建账、单独核算,严控期限错配和杠杆投资,不得滚动发售、期限错配等资金池业务。严格控制嵌套投资。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监管层明确提出要大力发展绿色金融。当前系统性风险总体可控,但对不良资产、债券违约、影子银行、互联网金融等累积风险要高度警惕。稳妥推进金融监管体制改革。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